2025全国两会职教声音(二)
一、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推广新型学徒制
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应进一步推广新型学徒制,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新型学徒制不仅强调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还注重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杨永修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指出,新型学徒制能够有效缩短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建议,政府应出台更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学徒制的推广和实施,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学徒制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效能,部分代表委员提出了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的建议。卢建军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认为,产教融合示范区可以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试验田,通过政策创新、机制优化和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示范区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示范区内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代表委员们也关注到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他们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刘希娅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应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职业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开发更多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她还建议加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优化政策环境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代表委员们一致呼吁优化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他们建议,政府应出台更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降低职业院校的设立门槛、放宽专业设置限制、提高职业院校的经费保障水平等。同时,还应加强对职业院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范树奎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完善职教体系
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诸多建议。他们认为,应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实现两者的相互衔接和贯通。马贵帮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鼓励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以满足社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应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和发展空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代表委员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事业。同时,还应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高新波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提出,应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双向交流机制,鼓励企业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实现技术经验与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代表委员们也关注到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他们认为,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杨善竑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知名职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代表委员们建议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他们认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可以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丁奎岭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提出,应加强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其优质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为我国职业院校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途径。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代表委员们建议,应通过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提出,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外语教学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和实践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经历。
四、关注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一)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在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方面,代表委员们认为应加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他们建议,应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责和义务;同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王杜娟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铁高新工业总工程师兼中铁装备集团首席专家)提出应加快国家和各省市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
(二)解决就业歧视问题
就业歧视问题是影响职业教育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代表委员们呼吁应加大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查处力度;建立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就业环境。甘华田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学历歧视”纳入就业歧视范畴;通过修法等方式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他还呼吁社会各界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消除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偏见和歧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代表委员们建议应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等方式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他们提出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和推广力度;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和亮点;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可度;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待遇和地位;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施文美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考岗位设置的审查评估;降低专科受限门槛;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在考评考录中的应用范围;推动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五、结语2025年全国两会上的职教声音不仅反映了代表委员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期望;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积极响应代表委员们的呼吁和建议;加强政策创新、机制优化和资源整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和主动权。